3月18日,民盟厦门市委在团结大厦一楼会议室举行庆祝中国民主同盟成立80周年座谈会。民盟福建省委副主委、厦门市政协副主席、民盟厦门市委主委陈昌生,民盟市委副主委齐晓玲、黄敏沁、陈希梅,秘书长王东良,民盟市委原主委洪惠馨等老领导,各基层组织、专委会代表及机关全体干部共40余人出席会议。中共厦门市委统战部副部长曾庆军、党派处处长吴蔷应邀莅会。会议由黄敏沁主持。
陈昌生在会上做了《牢记合作初心 共创美好未来》的主旨讲话。他简要回顾中国民主同盟80年及厦门民盟70多年的光荣历史,指出在这80年的时代洪流中,民盟作为一支重要的政治力量,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阶段,同中国共产党亲密合作,为民族独立、国家富强和社会进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结合民盟在80年历程中凝结的“奔走国是、关注民生”优良传统和新形势赋予参政党的新任务新要求,畅谈了三点感想和体会:一要坚信合作初心,矢志不渝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二要坚定携手前进,毫不动摇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三要坚持守正创新,同心同行共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他号召,全市盟员要坚定继承民盟先贤的优良传统,一以继往同中国共产党共襄伟业,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下,戮力同心,开拓进取,为加快建设厦门高素质高颜值现代化国际化城市,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懈奋斗!
曾庆军高度评价了民盟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同中国共产党共同奋斗历程中发挥的重大作用,并谈了三点感想。一是伟大。民盟是具有非常鲜明参政党性质的政党,从某种程度来说,一部民盟的历史就是多党合作历史的缩影。二是光荣。厦门民盟无论在政党协商、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社会服务方面,民盟都做得有声有色。刚过去的2020年,民盟厦门市委的信息工作在统战系统中又获得第一名,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三是辉煌。中国民主同盟已走过了80年光辉岁月,厦门民盟去年也庆祝了自己的70华诞,无论是中国民主同盟,还是厦门民盟在历史的长河中都取得了非常骄人的成绩,希望在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厦门民盟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为厦门的未来和辉煌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黄敏沁主持会议
座谈会上,老中青9位盟员代表作了即兴发言,他们以饱满的深情、肺腑的言语,抒发了对民盟组织的热爱和参与盟务工作的体会。让我们循着发言的镜头,听一听他们是怎么说的。
朱奖怀(民盟市委原专职副主委)说:在他人生的重要阶段得到了盟组织的关怀,让他迅速成长。在工作中盟内同志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互相提高,不仅提高了自己的参政议政的能力,并通过民盟组织的参政议政,有力推动了很多的工作,为社会发展进步做了很多有益的事。他为自己是一位民盟盟员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李峰(民盟思明区基层委主委)说,在加入民盟之前,感觉自己就像沧海一粟、一叶扁舟,无依无靠,没有归属感;自从加入民盟感觉找到了组织,一心想着能为组织做些事情,几年来坚持做好社会服务工作,也力所能及地做好参政议政工作。作为区基层委主委,在基层委全体支委、各支部的支委班子及879名盟员的共同努力下,不断创新和推动思明区基层委的工作。思明区基层委成立了10个专委会,让更多有热心、有能力的年轻人能够参与到民盟事业中来。
郑瑞勇(退休盟员,厦门民盟美术院副院长)说,他的家乡大嶝街道田墘社区的发展得益于民盟。有事找民盟,已是田墘社区村民干部的共识。厦门民盟为大嶝人民争取了1000多万路灯建设工程款,协调农林水利局拨专款改造田墘社区排涝工程,为村民排忧解难。民盟还帮助大嶝兴建了“一片林”(希元林——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建造“一座像”(林希元塑像),谱写了“一首歌”(田墘好乡里)这“三个一”文化工程。大嶝希元书院的“盟员之家”在广大盟员的努力之下,坚持开展“阅读点亮生活”读书会活动,成功扭转了村里的不良风气,成为社区村民、孩子们乐学向上的好场所,不仅带动了一方和谐,还成为了党盟合作的一面牌子。
李秋沅(省、市人大代表、厦门民盟文化委副主任)说,无论前行多远,最初感动她的心灵的民盟先贤们的热血与精神,一直都在她的心中,是引领她向前的力量之源、前行明灯。作为一名民盟盟员、一名人大代表,她努力践行民盟精神,跟随民盟先贤们的步伐,执著前行,与盟友们并肩作战,共同深入调研,在盟组织的大力支持下,共提交了11份省市人大建议案,民盟就是我最坚实、最有力的后盾。
郑安安(厦门民盟信息委主任)说,遇见民盟如同人生打开了新的门,发现有一群人满怀对社会对国家的热爱,用各自的专业特长,以不计回报的社会责任感,在思考探讨身边大众所关注的问题,并集合各自的专业特长无私热忱地积极建言。在民盟的关心和培养下,她懂得了如何将专业工作和党派信息工作有效结合,提出有价值的建议。她的多篇被中央采纳的信息都是结合本职服务工作发现的问题思考,在盟市委的协助指导下完成的。她因民盟而成长,也希望未来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更大的成就,回馈民盟组织。
吴伟琪(省政协特邀研究员、厦门民盟信息委副主任)说,深受民盟先贤们饱读诗书、学富五车、学有专攻,还兼具救世济民的仁义胸怀的影响,他带着一颗初心,用心用功做课题写信息。坚持从专业出发,时时用心,处处留意,用点滴积累去扩展延伸研究范围,用零星的时间、专职的心研究反映社情民意,获得了一些荣誉,这都归功于民盟组织的无私帮助和善于引导,使他从信息素人变成如今的信息达人。
涂志耿(民盟同安区基层委副主委)说,他最常挂在嘴边的两句话,一句是我深爱民盟,民盟是个温暖的大家庭,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一句是有问题,有困难可以向盟组织反映,我们是有组织的人。他说,在民盟组织的培养下,他从信息白丁逐渐成长为撰写信息的行家里手,多篇信息被中央高层领导批示和采用,他感谢民盟组织的培养和信任,希望通过自身的努力,带动更多盟员参政议政,共同推动盟的事业继续向前。
毛鑫(厦门民盟文化委副主任)说,他与民盟的三次遇见以及与民盟的一场场交集,不断累积成了他对民盟坚持以民为本、皓首不移的精神认同。从2004年起,通过多年的观察、交流、工作接触,他对民盟厦门市委以及机关同志脚踏实地、胸怀全局、甘于奉献、自尊自强的作风高度认同,终于在2018年申请入盟。这一切都让他觉得这就是最好的遇见。他将继续恪守民盟精神,本着“高山仰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的追求,铭记历史,发扬传统,力求在厦门民盟参政议政等各项盟务工作中贡献出自己的点滴力量。
阮昭苹(民盟思明区科技一支部)说,2018年加入了向往已久的民盟组织,不仅让她有了使命感和归属感,也让她更加清晰和明确了自己的初心,并不断坚守和践行自己的初心。她认为民盟拆字出来“民”、“明”、“皿”可以很好地诠释民盟的精神。“民”即民生、为民,立盟为公,参政为民,奔走国是,关注民生。“明”则光明、明灯。民盟是盏熠熠生辉的明灯,照亮我们前行的方向;“皿”乃器皿、容量。我们民盟组织,就是一个有容乃大的大家庭,散发着正能量的磁场,吸引着社会各界的有志有识之士。我愿追随者盟组织,竭尽所能,做好各项工作。
(民盟厦门市委会 宣传部)